简述can总线车载局域网的构成?

汽车CAN车载{$gdata[title]}局域网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,结合了传统燃油车和现代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:

### 一、物理层组成

**CAN总线**

采用差分信号传输,支持125kbps、250kbps、500kbps等传输速率,具备抗干扰能力强、实时性高的特点。 - **标准帧结构** :包含仲裁场(11位标识符+RTR位)、控制场(DLC等)、数据场(最多8字节)、CRC校验场、ACK场和结束场。

**K线(检测线)**

用于连接ECU与检测仪器,常见于大众车系,用于故障诊断和数据传输。

### 二、网络拓扑结构

**传统燃油车架构**

- 以BCM(车身控制器)为核心,集成车身控制功能(如雨刮、大灯等)。 - 随着智能硬件增加,ECU数量增多,逐渐演变为多节点网络,通过网关管理5条CAN总线(动力总成、底盘、车身、娱乐、诊断)。

**现代智能网联汽车架构**

- 采用分层结构,包括动力总成CAN(高优先级)、底盘控制、车身控制、娱乐系统、诊断控制等5条独立总线。 - 支持多主网络,节点可同时发送数据,通过仲裁场机制避免冲突。

### 三、关键协议与标准

- **SAE J1939** :中重型车辆专用协议,支持250kbps传输速率,涵盖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应用层及网络管理,适用于卡车、客车等车型。

- **帧类型** :包括数据帧、远程帧(RTR)、替代传输请求帧(SRR)、标识符扩展帧(IDE)等,通过RTR位区分。

### 四、扩展功能

- **网络管理** :通过网关对多条总线进行波特率、优先级配置及故障诊断。

- **高可靠性** :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和CRC校验,确保数据完整性。

### 总结

汽车CAN网络从早期的单节点架构发展为多总线、分层式结构,既保留了低成本、高可靠性的优势,又适应了智能网联汽车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功能扩展的需求。物理层与协议标准共同保障了车辆各系统的实时协同工作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