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算机网络的五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。以下是各层的功能及主要协议:
### 一、物理层
- **功能** :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比特流,处理硬件接口和物理连接。
- **典型协议** :
- Ethernet(局域网)
- PPP(点对点协议)
- HDLC(高级数据链路控制)
### 二、数据链路层
- **功能** :在相邻节点间建立、维护数据链路,处理帧的封装与解封装,以及冲突检测(如CSMA/CD)
- **典型协议** :
- IP(网际协议)
- ARP(地址解析协议)
- ICMP(网际控制报文协议)
### 三、网络层
- **功能** :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路由选择与数据包转发,提供逻辑地址(如IP地址)
- **典型协议** :
- IP(网际协议)
- ICMP(网际控制报文协议)
- RARP(反向地址解析协议)
### 四、传输层
- **功能** :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,建立、维护连接(如TCP三次握手),并确保数据可靠传输
- **典型协议** :
- TCP(传输控制协议):面向连接、可靠传输
- 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:无连接、尽最大努力传输
- SPX(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):面向连接、可靠传输
### 五、应用层
- **功能** :提供具体应用服务,如文件传输、邮件、网页浏览等,处理应用层协议
- **典型协议** :
- HTTP(超文本传输协议):网页浏览
- FTP(文件传输协议):文件上传/下载
- SMTP(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:电子邮件
- DNS(域名系统):域名解析
### 补充说明
- **OSI七层模型** :与五层模型对应,但实际应用中更常用TCP/IP四层模型。OSI七层包括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。
- **传输层特点** :TCP提供可靠传输(如文件下载、网页浏览),而UDP适用于实时场景(如视频会议、直播)。
以上协议共同协作,确保数据从源主机可靠传输到目标主机,并完成特定应用功能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