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域网的参考模型有哪些?

局域网(LAN)的参考模型主要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(OSI/RM),但仅采用其中的两层: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。以下是具体说明:

### 一、参考模型的演变与基础

**起源背景**

20世纪80年代初期,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(IEEE 802)委员会结合局域网特点,参考OSI/RM提出了局域网参考模型(LAN/RM),该标准诞生于1980年2月。

**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**

{$gdata[title]} 局域网参考模型简化了OSI七层模型,仅保留物理层(第1层)和数据链路层(第2层),而将更高层功能委托给网络层协议(如IP)实现。

### 二、局域网参考模型的核心层次

**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**

- 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比特流,处理信号的编码/解码、同步前导码生成、错误校验(如CRC校验)及物理连接的管理。

- 包含网络接口、光纤接口等硬件设备。

**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**

- 负责将数据封装成帧,添加地址信息(如MAC地址)及差错检测机制(如帧校验序列)。

- 实现介质访问控制(如CSMA/CD),解决多节点共享传输介质的冲突问题。

### 三、其他相关说明

- **协议标准** :IEEE 802标准定义了局域网的具体协议,如以太网协议(包含MAC层)和逻辑链路控制协议(LLC层)。

- **模型简化原因** :局域网通常覆盖小范围,节点间距离较短,无需像广域网那样复杂的网络层寻址功能。

综上,局域网采用OSI/RM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核心参考模型,通过分层设计实现高效、可靠的数据传输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